陶瓷辊棒的发展历史-行业新闻-陶瓷辊|钢化炉陶瓷辊|陶瓷辊棒|陶瓷轴承

陶瓷辊棒的发展历史

发布日期:2012/9/27 浏览次数:

早期的硅碳棒产品只有GC型一个型号,即粗端型硅碳棒产品,GC型硅碳棒产品虽然已得到广泛应用,也被社会认可,但总有它的不足之处:

    第一,冷端部与发热部单位长度电阻比仅为1:6.热损失有些偏高。

    第二,从形状结构上分析,硅碳棒长期使用,其粗端与发热部的结合不是很牢固,长时间使用后,粗端与发热部有时会产生松动,使接触电阻增大,造成硅碳棒的损坏,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的降低,而且耗电量也很大。

    因粗端型硅碳棒存在的上述这些问题,所以发展等直径硅碳棒成为硅碳棒棒发展的方向。我中国硅碳棒研究所历时十多年攻克不少技术难关,于1983年终于完成了试制等直径硅碳棒的研究课题,达到了课题各项预定指标,填补了我国在硅碳棒产品品种和制作方法上的空白。为我国硅碳棒制作技术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,获得陕西省经委科技成果二等奖,之后在将等直径硅碳棒推向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,完成了“提高等直径硅碳棒焊接强度工艺研究”课题,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。

 




早期的硅碳棒产品只有GC型一个型号,即粗端型硅碳棒产品,GC型硅碳棒产品虽然已得到广泛应用,也被社会认可,但总有它的不足之处:

    第一,冷端部与发热部单位长度电阻比仅为1:6.热损失有些偏高。

    第二,从形状结构上分析,硅碳棒长期使用,其粗端与发热部的结合不是很牢固,长时间使用后,粗端与发热部有时会产生松动,使接触电阻增大,造成硅碳棒的损坏,使用寿命就会大大的降低,而且耗电量也很大。

    因粗端型硅碳棒存在的上述这些问题,所以发展等直径硅碳棒成为硅碳棒棒发展的方向。我中国硅碳棒研究所历时十多年攻克不少技术难关,于1983年终于完成了试制等直径硅碳棒的研究课题,达到了课题各项预定指标,填补了我国在硅碳棒产品品种和制作方法上的空白。为我国硅碳棒制作技术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,获得陕西省经委科技成果二等奖,之后在将等直径硅碳棒推向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,完成了“提高等直径硅碳棒焊接强度工艺研究”课题,1991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。

 




拨打电话在线留言